衛武營本事
從傳奇到驚奇—鋼琴名家利謝茨基
文|林伯杰
擁有高人氣的80歲鋼琴家皮耶絲因近日健康因素,不得不暫停她忙碌的演出行程。對於臺灣樂迷而言,除了祈盼皮耶絲早日康泰之外,原訂7月18日與漢堡愛樂於衛武營的音樂會,眾人也翹首期盼誰來擔任代打。如今答案揭曉,是剛滿30歲的加拿大鋼琴家揚.利謝茨基(Jan LISIECKI)。
以鋼琴家來說,成名有兩條終南捷徑,一是參加國際大賽揚名立萬,另一則是以救援之姿一鳴驚人,眾所皆知的兩位華人鋼琴家:郎朗與王羽佳,事業初期都是經常擔任代打,闖出一片天。至於利謝茨基也曾為阿格麗希代打而蔚為佳話,不過他卻早在13歲就已國際成名。
1995年出生於加拿大卡加利(Calgary)的利謝茨基,不諳音樂的父母來自波蘭,5歲學琴,9歲便以最幼年齡贏得卡加利協奏曲大賽首獎。被視為鋼琴神童的他,時任卡加利愛樂音樂總監的小提琴名家祖克曼,即邀請利謝茨基與馬友友、艾克斯等大師同台演出。
關鍵的一年是2008年,13歲應邀到波蘭華沙的「蕭邦與他的歐洲」國際音樂節,演出蕭邦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隔年再回到同個舞台演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皆獲得極大轟動。蕭邦學會將這兩場實況發行專輯,不僅贏得法國金音叉獎,也引起了國際樂壇的注目,唱片公司與經紀公司紛紛找上利謝茨基。
最後是由唱片大廠DG迅速地和15歲的利謝茨基簽下獨家合約。首張專輯是莫札特第二十、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這是他自己選定的錄音曲目,「我對於自己想做什麼、如何展現自己、想分享什麼、對哪些曲目發表看法,有著清晰的認知。在這些作品中,我有話要說,它們代表了我作為鋼琴家和音樂家的身份。」
利謝茨基常常被稱為「不情願的神童」,排斥這種被媒體貼上的標籤,他強調「我或許很幸運地擁有天賦,但同時也付出很多努力」。從鋼琴天才到職業音樂家,利謝茨基持續綻放光芒,他說:「我很慶幸自己不用透過比賽來提升自己,我的方法是一場接一場地累積經驗」。
2013年,邁入18歲成年的利謝茨基與皮耶絲在「蕭邦與他的歐洲」音樂節四手聯彈,被讚譽為兩代鋼琴家之美好傳承。沒多久,利謝茨基又代替因病取消的阿格麗希,與指揮大師阿巴多合作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轉眼12年後,此次利謝茨基亦將在衛武營音樂廳,與長野健及漢堡愛樂演出同一曲目。
每年超過百場的各大音樂廳邀演之中,貝多芬的鋼琴作品是近年來利謝茨基的重點曲目之一。他曾於2019年自己擔任獨奏、並同時指揮聖馬丁音樂學院管弦樂團,演出並錄製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作為DG慶祝貝多芬250歲誕辰的重要計畫,獲得熱烈迴響。
對於此次在衛武營演出的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利謝茨基認為作曲家不斷在創作中突破界線,打造了嶄新世界。他解讀貝多芬和自己一樣,都屬於內向的人,因此「在貝多芬的陰鬱音樂中,蘊藏著驚人的情感力量,這是第四號能引起鋼琴家與樂迷強烈共鳴的原因。」
利謝茨基或許在MBTI性格測試中歸屬於內向的I人,從年少時,他的舉止往往流露著超乎同齡人的沉著穩重,然而他眼中閃爍的光芒、張揚的金褐卷髮、還有演奏時的專注與熱情,又為古典樂壇帶來青春活力。
雖然傳奇的皮耶絲無法來臺演出,但卻邀來首次訪台的利謝茨基,這是臺灣古典樂迷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驚奇。
節目資訊
7/18(五)19:30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翱翔,正要開始——談德賽告別演唱會「奇蹟歌聲」中的法語藝術歌曲
許多歌劇樂迷提到德賽,總是帶點不捨。這位能完美駕馭史特勞斯《納克索斯島上的亞麗安德內》中采碧內塔或奧芬巴哈《霍夫曼故事》中機器娃娃的輕花腔女高音,曾長久被定型為製造炫技效果的花瓶角色。
婚姻中容不下女性才華—晃晃跨幅町《海妲.蓋柏樂》
海妲・蓋柏樂是將軍的女兒,當時的名門女性除了結婚,沒有其他的出路,對於海妲・蓋柏樂而言,雖然丈夫尤根.泰斯曼是自己選的,但她被自己的選擇困住了,作為一個有想法的女性,她陷入抑鬱,想要尋找其他的生機。 寫到這兒,也許有些人會說「又來了,女人就是愛胡鬧,丈夫不是自己選的嗎?」工作也是自己選的,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覺得被工作困住,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