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麗泂-無垢舞蹈劇場《花神祭》觀後心得
文|麗泂
這是一場祭典
一場屬靈的祭典
沉靜 緩慢 慎重 絕美的祭典
史詩般 宏偉 瑰麗地詠歎天地自然大功
謙卑地 彎腰屈膝 在大自然前伏地禮讚
幽微中 天光灑進大地
薄幕緩緩升起
長長地 一條無止盡的河流橫在幕前
--- 時間長河 ---
春夏秋冬 沉靜佇立
生命之火在混屯未明中幽幽閃動
鑼聲沉緩地拉開序幕
餘音嬝繞 大地在天光中漸次甦醒
生命之樹 在風靈(芒花)中輕搖
鼓聲震動(地靈)引領生命之火進入大地
水靈(長河)上 生命於焉誕生
春芽
時間長河上 緩慢自左右步入的男女舞者
素白裸身 以最純淨的初芽之姿相向而行
女舞者脊椎前傾20度左右 雙手下垂 屈膝緩步
多美的身體姿態
相向的男女 終於碰觸
女舞者屈膝俯身貼入男舞者
極緩中
貼附 進入 交融
身體旋轉 交纏
如祭般 莊重奉獻 包容
女舞者面向男舞者 雙手朝上 身軀往後仰垂至地
一種全然奉獻交付的姿態
生命的孕育 絕美如斯
極簡的人聲吟唱中
交融的男女 漸次反向分離
兩人糾纏的髮絲在空中依依不捨
原來 生命的萌芽源自如此純然美麗的獻祭
春未盡 夏已悄然叩門
夏影
夏神(男舞者)與六位獵影
以原始叢林獸類裝扮 匍匐入場
竹節聲中 夏神頭戴鷹羽髮冠
迸發原始如獸 鏗鏘有力的生命動力
夏影&夏幽(女舞者)在戲劇性的格鬥節奏聲中交纏
原始慾望 征服 掠奪 征戰
生命力有力地開展
鼓聲如雷 兩舞者快速旋轉甩動長髮
炙烈 陽剛的對峙與交融
夏神 最終在獵影的簇擁中竭力而盡
如獸的喘息 嘶吼餘音在空谷中迴盪
梵音悠然而出 撫平了生命奮戰的艱辛
秋折
鑼聲自遠處悠然而出 生命來到了回首道別時
人聲吟唱中
悠悠秋靈款步 委婉拉出時間長河中的舟帆
前傾的身軀 屈膝
輕柔地 上下左右隨著舟船搖晃緩行
是生命入秋的風情
前行的舟帆回身 秋靈以身捲起舟帆
是生命的回顧 收納了長長一生
至終 時間繼續前進
而秋靈 轉身在回顧中漸漸後退隱去
冬枯
切切琵琶聲中
冬 悄然在秋靈緩步退轉中登場
四隻琵琶定坐如枯石 聲聲急急切切
中間一老人簫聲如縷 沉靜如山
生命來到最後的枯竭時
冬雪紛飛 冷冽 肅殺
定靜的靈魂(簫聲)枯竭的身軀
走向生命盡頭 尊嚴的最後一搏
冬靈舞著竹劍 動靜交織在時間的節點上
雙手高舉向天的竹劍
最終以敬天禮地的姿態伏地而寂
生命 以莊嚴的姿態
在心經梵音中完成一生的祭典
編舞家林麗珍無疑是最佳詮釋東方哲思的藝術家
天地自然四季循環中 人以傾身屈膝之姿禮讚造物
天地人得以融為一體
林麗珍寫舞
以極緩的身體韻律 詮釋最深遠的時間質量
當時間無限放大 精神質量便高密度地充盈期間
讓舞台演譯的時間 進入純然的精神世界
通觀整齣舞作
充滿如詩的韻律 極簡的極致美感
極緩的舞蹈語彙 讓舞蹈在慢速中抽絲剝繭地呈現出無比美感的精粹
前傾的脊椎 屈膝緩步的移動
向下 向土地靠近的身軀
以內斂委婉的線條創造其獨特的舞蹈美學
這是一場獻祭 我們有幸參與其間
感謝舞蹈家 哲人 詩人 美學家林麗珍
願我們的深深感動與共鳴也成了您祭壇上的獻禮
記2020.12.11&12 無垢於衛武營演出的花神祭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回想看看:「女作曲人」很稀有嗎?作曲人又何必特別加上「女」呢?
不論是華語或臺語的流行歌,女聲幾乎已經是定番,作詞也不乏女性筆觸。但說到女性作曲者,就算是每首金曲都能跟唱的人,都不一定能信手拈來吧?對女性作曲家的陌生,就和錯過她們在臺灣歷史上的影響力一樣可惜——不光是在現代或戰後,而是早在日治時期,作曲的女性就隨著流行樂的興起,搭上唱盤的轉速開始發聲了。
《文雄與秀英》讓你再一次__愛情!
我的好友、同時也是知名編劇詹傑曾說過一句至理名言:「電視劇像老公,電影像一夜情」。我每次都想問,那劇場呢?假若串流媒體只要點點滑鼠,就有各種驚心動魄、高潮迭起、峰迴路轉、還看都看不完的多國影視作品,排解不甘日常寂寞的一顆心,我們又為何需要大費周章走進劇場,看單單兩名演員演繹平平淡淡、細水長流的一輩子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