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獻給每位勇敢迎向未知的女性 —— 二律悖反協作體《乘上未知漂流去》
文|劇場狂粉的日常 鳳君
多元形式、參與和關懷的藝術體驗
目前正進駐板橋435藝文園區藝術聚落的實驗團隊「二律悖反協作體」,成員背景包含文學、音樂、戲劇、舞蹈與視覺領域,因此創作風格充滿流動性和多樣性,揉合各色媒材持續探索內在個體跟外在環境的衝突,以文字、軀體、聲光及空間場域打造包容又多元的表演藝術。
《乘上未知漂流去》是衛武營2023「高雄雄厲害」演出創意計畫脫穎而出的獲選作品,是2020年創團之初發起的「康乃馨三部曲」系列演出計畫的第二部曲;以母親作為主軸定調了三部發展的共同核心。首部曲《婚姻場景》將內容專注於女性在「離異」事件之前與之後的生命旅程,日常中的角色一邊是情感伴侶,一邊則是親子,需要不停切換並同時遊走於原生家庭與法律姻親家庭之間。作為二部曲的《乘上未知漂流去》則將康乃馨的意象,從母親延伸至母體和母國,將視野轉往母親自身與自我的關係,在錯綜複雜的身份轉換裡爬梳其時代和社會氛圍的交互作用。
從海開始,真人真事改編,以聲音打造出的漂泊之旅
《乘上未知漂流去》取材自演員姸青外婆劉華英的真實故事,六十多年前,為了生存和開啟新生活的可能,她登上了一艘船,以旅行名義漂向未知世界。到達目的地後,卻立刻被帶去一場預先安排好的婚禮,毫無選擇地成了一位陌生男性的妻子之後,她再也沒有回到離開時的港口,就像她從未下船一樣。
人類不論在母體內抑或是甫出生之際,五感中最先接受資訊的就是聽覺,因此,「如何用製造聲音」來建構故事、空間和事件時間軸,是這個作品的主要特色之一。演出中使用不同種類的麥克風進行即時性的現場聲景創作,內容涵蓋紀實、歷史、去殖民化和多元文化。橫跨超過六十年的飄蕩,由演員姸青獨挑大樑詮釋,運用不同的途徑演出,例如錄音機和磁帶機,以馬來文和中文交錯對答的段落,緩緩播放劉華英訪談資料的聲檔,更以擬聲的方式撥錄循環。
那些流瀉出的隻字片語和點滴記憶,描繪出女性身處生命中不可抗的現實與社會壓迫,充滿失落卻也倔強的內心世界,更湧現她如何強壯堅韌的面對與選擇。透過沉浸式獨角戲搭配即時聲景創作與⾝體捕捉投影技術詮釋外婆不平凡的一生,在昏暗劇場空間中帶領觀眾駛向這段漂泊命運。
航向未知的船舶中,尋找自己的人生微光
電影「七月與安生」裡七月的旁白這麼說:「曾經賴以生存的穩固生活,就像陸地一樣離她越來越遠,她才發現自己其實特別習慣搖晃與漂流。」即使踏足在大地上也不一定感到安穩,也許就是未知帶來的好奇與興奮才能品嘗身而為人的缺憾與美好吧。
回顧臺灣的歷史,是否也與劉華英的故事有所相似呢?《乘上未知漂流去》不僅道出一位女性的旅遊歷程,改寫了整部家族史;間接刻畫出一部分的移民紀錄,更映照了一段亞洲殖民史跡。進到劇場,我們彷彿也將一同進入船艙,眺望並告別遠方的海岸,航向未知時刻,尋找自己的人生微光。
節目資訊
6/14(六)14:30、6/15(日)14:30
推薦閱讀
回想看看:「女作曲人」很稀有嗎?作曲人又何必特別加上「女」呢?
不論是華語或臺語的流行歌,女聲幾乎已經是定番,作詞也不乏女性筆觸。但說到女性作曲者,就算是每首金曲都能跟唱的人,都不一定能信手拈來吧?對女性作曲家的陌生,就和錯過她們在臺灣歷史上的影響力一樣可惜——不光是在現代或戰後,而是早在日治時期,作曲的女性就隨著流行樂的興起,搭上唱盤的轉速開始發聲了。
【2024臺灣舞蹈平台】-林怡芳 & 喬斯林.科頓辛《半屏山》+林怡芳《Party》 觀演紀錄
戲劇院,橫跨整面舞台的落地大螢幕映著高雄人都熟悉的山景,《半屏山》以遠眺的綠意山頂 揭開序幕,舞台上的林怡芳獨自一人。半屏山像是一道時光之門,將旅法三十年的她拉回當年 的自己,身體如開關,在一次又一次的開啟中,揭開她的人生旅程,有時是各種形態、有時又 是不同人物的擬態,在她如水般的身體表演下,猶如人生跑馬燈般一幕一幕閃現又抽離。